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
湖北日报客户端讯(通讯员柯蝶)近年来,黄陂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,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创新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,以“木兰村戏”品牌为抓手,创新探索“政府主导、专业赋能、群众主演、产业反哺”的文化惠民新路径,让群众共享优质文化资源,把一场场文化盛宴精准送进千家万户。
近日,在天河街百姓舞台,由区楚剧团带来的大型连台本戏《郭丁香》一连6场的演出,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颇具地方特色的戏曲艺术,舞台上,演员们粉墨青衫、水袖翩跹,扮相造型鲜亮生动,唱腔婉转动听,一招一式扣人心弦,将通俗易懂、富有生活气息的楚剧故事进行了完美演绎。
居民苗家治说:“已经看了很多场演出了,送戏下乡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过足戏瘾。”
居民陈翠珍说:“演员们演得真好,戏曲功底扎实,我看得很过瘾。”
布阵地、建平台,最终是要把优质文化送到群众身边。作为楚剧重要发源地和“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,近年来,我区立足地域特色,构建了覆盖城乡的戏曲文化网络,从区级场馆到村级广场、从景区看台到村庄稻场,戏曲演出阵地不断延伸。今年以来,区楚剧团和文化馆已在13个街乡的262个村级广场演出291场,惠及群众超30万人次。
区楚剧团青年演员何婷说:“我参加送戏下乡演出将近十年了,我们今年完成了200多场的演出,能为乡亲们面对面表演,非常开心,很喜欢这样的演出氛围。”
区楚剧团青年演员高翔说:“现场能感受到观众对楚剧的热情,对我们不断提升专业水平,演出更多更好的剧目,也是一种激励。”
群众的观戏热情高涨,也倒逼着艺术工作者升级“菜单”。近年来在文艺内容创作上,我区创排了《赞黄陂颂党恩》《振兴路上》等现实题材剧目,将红色文化、乡村振兴等元素融入戏曲,让老戏迷过瘾、新观众易懂。其中,由长轩岭街文艺队创排的《振兴路上》更是荣获了湖北省“群星奖”。
精品力作源源不断,文艺工作也将焕发生机。未来,黄陂区将持续推进“木兰村戏”品牌建设,深化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实践,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,通过全民参与、全域覆盖、全产业融合的创新实践,书写戏曲文化惠民生的生动篇章,为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宝贵样本。